李莉。
硕士,副主任医师。
昆明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副主任。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高嘌呤、高热量饮食的大量摄入,高尿酸血症已成为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后的“第四高”痛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从过去的“富贵病”、“少见病”,跻身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排行榜的前列,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近十余年的研究报道显示,中国各地区发病率约为1%-3%不等,而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痛风,为5.5%-19.3%,其中男性高于女性,沿海地区明显高于内陆地区,并且呈年轻化趋式。
1什么是痛风。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
2痛风的分类。
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指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障碍所引起。继发性痛风指继发于肾脏疾病或某些药物所致尿酸排泄减少、--增生性疾病及肿瘤化疗所致尿酸生成增多等。
3痛风是什么引起的。
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是高尿酸血症。
原发性的痛风多有遗传性,其主要原因是嘌呤代谢酶缺陷。而继发性的痛风指继发于其他疾病过程中的一种临床表现,也可因某些药物所致。
4痛风的诱因。
1、暴饮暴食和饮酒,尤其是大量食用富含嘌呤的食物,即高嘌呤饮食后引起痛风关节炎的急性发作。
2、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受寒、服用某些药物(包括长期应用利尿药、吡嗪酰胺、水杨酸类药物以及降尿酸药物使用之初等)、食物过敏、饥饿、关节局部损伤、感染、受湿冷、穿鞋紧、走路多等。
5痛风的临床表现及分期。
a、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典型发作常于深夜因关节痛而惊醒,疼痛进行性加剧,在12小时左右达高峰,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难以忍受。受累关节及周围组织红、肿、热、痛和功能受限。首次发作多以第一跖趾关节为主,其次为足背、足跟、踝、膝、腕和肘等关节,肩、髋、脊柱和颞颌等关节少受累,可同时累及多个关节,表现为多关节炎。
b、间歇发作期:急性痛风发作以后以后进入无症状的间歇期,历时数月、数年或十余年后复发,多数患者1年内复发,越发越频,受累关节越来越多,症状持续时间越来越长。
c、慢性痛风石病变期:皮下痛风石和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是长期显著的高尿酸血症,大量单钠尿酸盐晶体沉积于皮下、关节滑膜、软骨、骨质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结果。临床表现为持续关节肿痛、压痛、畸形及功能障碍。慢性期症状相对缓和,但也可有急性发作。
d、肾脏病变。
慢性尿酸盐肾病:临床表现为尿浓缩功能下降,出现夜尿增多、低比重尿、小分子蛋白尿、白细胞尿、轻度血尿及管型尿等。晚期可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出现肾功能不全。
尿酸性尿路结石:尿中尿酸浓度增高呈过饱和状态,在泌尿系统沉积并形成结石。在痛风患者中的发生率在20%以上,且可能出现于痛风关节炎发生之前。
急性尿酸性肾病:临床表现为少尿、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尿中可见大量尿酸晶体。多由恶性肿瘤及其放化疗等继发原因引起。
6治疗。
a、中药治疗。
痛风治疗可以分为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急性期以湿热蕴结为主,治以清热除湿、祛风通络,方选四妙散加减。间歇期为脾虚湿阻证,治以健脾化痰、渗湿通络,方选健脾渗湿方加减。慢性期寒湿痹阻证治以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方选黄芪防己汤加减。肝肾亏虚证治以益肾养肝,活络止痛,方选独活寄生汤加减。脾肾阳虚证治以健脾渗湿,温阳化气,方选黄芪五苓散加味。
b、针灸治疗。
普通针刺:多选用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的穴位为主。主穴:太冲、三阴交、阴陵泉、曲池、血海、内庭,配合腹针、腕踝针等,针刺手法采用泻法,而在痛风的缓解期则多以足阳明胃经、肾经、脾经穴位为主,加强健脾利湿、补益肝肾之则。每次留针30分钟,每天针刺一次,5次为一疗程。
刺络放血:多在痛风急性发作时采用,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功效。取阿是穴,患部常规消毒后,运用三棱针放血2~5ml,或用三棱针点刺肿胀之囊部,可见有大量白色石灰状物质被挤出,直至周围挤压再无渗出物为止然后给患处消毒加压包扎。
7生活中含嘌呤少的食物。
米、面、薯类及其制品:白米、小米、小麦、高粱、玉米、甘薯、马铃薯。
蔬菜类:白菜、菠菜、芹菜、冬瓜、苦瓜、茄子、黄瓜、白萝卜、胡萝卜、洋葱、藕。
肉、水产类:猪血、牛肉、兔肉、瘦猪肉、羊肉、膳鱼、海参、海蛰皮。
蛋、奶类:鸡蛋、鸭蛋。
水果:柠檬、西瓜、橙子、葡萄、石榴、鸭梨、枇杷。
干果:红枣、瓜子、杏仁、栗子。
8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避免摄入高嘌呤的饮食:如动物内脏、豆制品、海鲜、啤酒等。
避免用使血尿酸升高的药物如利尿剂、小剂量阿司匹林、复方降压片、吡嗪酰胺、硝苯地平和普萘洛尔。
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或损伤,控制体重,多饮水,长期碱化尿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