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好物评测 > 牙疼吃止疼药有用吗(如果您时常有牙齿痛、关节痛等,又不知如何用好止痛药?请看此文)

牙疼吃止疼药有用吗(如果您时常有牙齿痛、关节痛等,又不知如何用好止痛药?请看此文)

时间:2023-09-26 09:59:49阅读:

牙疼吃止疼药有用吗(如果您时常有牙齿痛、关节痛等,又不知如何用好止痛药?请看此文)

理论上讲,你即使在家里服用止痛药,也要严格遵照医嘱服用,所以及时在医院就诊才是关键。但现实是,比如有些女同志生理期痛经痛的厉害,可能需要临时服用止痛药,大晚上的也不愿跑去医院看。比如有的人长骨刺了,骨质增生严重,痛的厉害可能也会临时服用止痛药。比如有的人突然牙痛的厉害或者突然痛风发作了临时也会服用止痛药。种种类似情况如果去医院看又是化验抽血,又是B超CT,又是排队缴费。所以不少人为了省事就干脆在药店或者诊所买点止痛药吃,但多数病人是只认止痛药的止痛效果,却忽略了止痛药物的各种副作用。更有甚者就是自己长期在家服用,像止痛药带来的副作用大家可能不以为然,但是我们在临床上是见过非常之多的。

●第一类为非甾体抗炎止痛药,这也是非常常见的,大家也很容易买到。比如有双氯芬酸钠缓释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消炎痛、对乙酰氨基酚、保泰松、罗非昔布、塞来昔布、依托考昔、吡罗昔康等等。像这类的止痛作用相对比较弱,没有成瘾性,使用广泛、疗效确切,可用于一般常见的疼痛,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比如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都是常见的并发症。

●第二类就是是中枢性的止痛药。常见的以“--”为代表,这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中枢性止痛药,在临床上属于二类精神药品,为非--性止痛药。从药理学来讲,--的止痛作用会比一般的解热镇痛药要强,但又不及--止痛药,相关的实验显示,其止痛效果是--的1/10。临床上主要用于中等程度的各种急性疼痛及手术后疼痛等。但这类药物普通老百姓是买不到的,必须要有资质的医师开具处方单才能买到约1-3天的量。第三类就是--性止痛药。以--、--等--类药为代表。注意了,这类药物止痛作用非常强,但有一个弊端就是长期使用会成瘾。这类药物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不能随便使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晚期癌症的癌痛病人。

●对乙酰氨基酚。

在适应证上,可用于头痛、关节痛及神经痛,癌性痛及手术后止痛。对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耐受的患者,该药尤为适用。在用法用量上,口服一次 0.3~0.6 g,根据需要一日 3~4 次。每日剂量不宜超过 2 g,服用的疗程不宜超过 10 日,也不宜长期服用。

如果服用过量时,临床上可给予拮抗剂 N-乙酰半胱氨酸,12 h 内可达到满意疗效,同时可进行血液透析清除。在不良反应上,该药主要是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出汗、腹痛、面色苍白等。注意了,如果服用的日剂量超过 4 g 可引起严重肝损伤和急性肾小管坏死。所以,剂量比较大者,如有可能,可监测本品的血药浓度。

●布洛芬。

在适应证上,可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的疼痛,如头痛、偏头痛、牙痛、痛经、关节痛、神经痛及肌肉痛。在用法用量上,一次 0.2~0.4 g,每 4~6 h 一次。缓释制剂每次 0.3 g,早晚各一次。也是一样,这个药的使用日剂量不得超过 2.4 g。在不良反应方面,偶见轻度消化不良、皮疹、胃肠道溃疡及出血、转氨酶升高。

这个药呢,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胃肠道刺激性小,体内无药物蓄积的趋向。在镇痛作用上,与阿司匹林相似,但比对乙酰氨基酚要强。注意了,布洛芬与其他同类药有交叉过敏性。所以有支气管哮喘病史的患者,可能会引起支气管痉挛。如果有活动期消化性溃疡、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这个药是绝对不能服用的。

从药理学以及个人经验来看,使用非甾体类镇痛抗炎药,当用药剂量达到一定水平以上时,增加用药剂量其实并不能增强其止痛效果,但药物的毒性反应还会明显增加。所以如果需要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止痛药,或日用剂量已经达到限制性用量时,还是应考虑更换为--类止痛药。如果本来就是联合用药了,那只需要增加--类止痛药的用药剂量即可。

● --。

在适应证上,上面我也谈到,--为强效镇痛药,适用于其它镇痛药无效的急性剧痛,比如严重创伤、烧伤、手术后及晚期癌痛等疼痛。而且它明显的镇静作用能够消除由疼痛引起的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反应,对疼痛的耐受力明显提高,更容易耐受疼痛。故--是治疗重度癌痛的代表性药物。

在用法用量上,口服一次 5~15 mg,一日 15~60 mg。如果是针剂,则皮--射,一次 5~15 mg,一日 15~40 mg。如果选择静脉注射,常规为 5~10 mg。用于癌痛患者止痛治疗时,剂量无封顶效应,如果服用缓释制剂,可以将每日总用量分为两次给药。在不良反应方面,可出现便秘、呼吸抑制、排尿困难、嗜睡、头痛、恶心、呕吐等。

注意了,--是不能单独用于内脏绞痛,而应与阿托品等有效的解痉药合用。如果用药过量时可致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昏迷、针尖样瞳孔、血压下降等,这种情况下可用纳洛酮 0.4~0.8 mg 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进行解救。必要时 2~3 分钟可重复一次,或者将纳洛酮 2 mg 溶于生理盐水或 5%葡萄糖溶液 500 ml 里面静脉滴注。

●--。

其实--药理作用与--相似,镇痛作用强度与--相等或更高,镇痛作用也是无封顶效应,目前认为单独使用--是强--类药物的有效替代药。所以适应证上,它可用于缓解持续的中重度疼痛。在用法用量上,如果是缓释片,每 12 h 服用一次,用药剂量取决于患者的疼痛严重程度和既往镇痛药的用药史。如果是首次服用--类药物或弱--类药物不能控制的中重度疼痛患者,初始用药剂量一般为 5~10 mg,每 12 h 服用一次。当然迄今为止,临床报道的个体用药的最高剂量为 520mg/12 h。在不良反应上,同--一样,这里我就不再过多赘述。

●哌替啶。

这个学名大家可能没怎么听多,但说到--很多人都听过,因为有的电影、电视剧常会出现这个药名,它的镇痛作用是--的 1/10,作用时间较--要短,口服给药的可靠性差,临床上仅用注射剂型。在适应症上,只可用于短时的急性疼痛,禁止用于需要长期连续使用的慢性疼痛或癌性疼痛。

在用法用量方面,可选择100~150 mg 肌内注射,或 50~100 mg 静脉注射,每 2~4 h 给药 1 次。但是请注意,由于哌替啶在体内代谢为去甲哌替啶,这是具有中枢神经毒性的,半衰期约是哌替啶的 10 倍,大剂量重复使用或连续输注会造成去甲哌替啶的积聚,出现震颤、抽搐、癫痫发作等中枢性毒性反应。

●布桂嗪。

又名强痛定,它的镇痛作用为--的 1/3,但强于非甾体抗炎药,对皮肤、粘膜及运动器官的疼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内脏器官疼痛的镇痛效果较差。比--成瘾性低但耐受性高,我国已将其纳入--品管理目录。在适应证上,可用于中等强度的镇痛,如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炎症性及外伤性疼痛、关节痛、痛经、癌性疼痛等。在用法用量方面,口服,成人一次 30~60 mg,一日 90~180 mg。皮下或肌内注射,成人一次 50~100 mg,一日 1~2 次,对于慢性中重度癌痛的患者,首次及总量可不受常规剂量的限制。在不良反应方面,一般不严重,偶有恶心或头晕、困倦等,停药后即消失。

●--。

--它属于非--类中枢性镇痛药,作用强度为--的 1/10~1/8,一般不引起药物的耐受性和依赖性。在适应证上,可用于中重度急慢性疼痛。在用法用量方面,一次 50~100 mg,一日不超过 400 mg,可选择口服、静脉、皮下或肌内注射给药。由于--在临床治疗剂量无呼吸抑制,也无明显的心血管系统等副作用,因此对老年人和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尤为适合。

●为什么我要把这类药拿出来重点分析呢?因为像--、--类强效的止痛药,国家有关部门有严格的管控,大家也带不回家,一般都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安全、正规服用。但解热镇痛药就不同了,它的销量占据了大部分的OTC市场,很多人贪图方便,从不咨询药师和临床医师,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所以我要重点进行分析、给大家科普清楚。

●先简单介绍一下,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显著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有解热镇痛之功效。临床应用广泛。科普一下,其实当我们人体出现疼痛和发热时,这是由于多种致病因素导致了身体机能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身体起着保护作用,像轻微的疼痛和发热会使人感到不适,如果是重度的疼痛,那不仅可以引起机体功能的损伤,甚至还可能致命,虽然疼痛和发热会给人带来不适,但是它也给人的机体发出一种信号,从而进行相应的预防和治疗。

●谈到解热镇痛药与--类镇痛药的区别,像解热镇痛药它主要用于我们人体的外周神经,而--类镇痛药则主要用于中枢的神经。因此临床上是不能简单地用其替代--类镇痛药的使用。解热镇痛药适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的疼痛,如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关节痛,神经痛,以及偏头痛、痛经等,而对于直接刺激感觉神经末梢引起的锐痛是无效的。再一个,与--类药物相比,解热镇痛药还具有无成瘾性的副作用。

●药物分类。

水杨酸类:这是临床上应用最早的解热镇痛药,使用最广泛的就是阿司匹林,我们又称之为乙酰水杨酸。像阿司匹林不仅解热镇痛,而且作用温和,主要用于轻中度体表疼痛,尤其是对炎症性疼痛有明显的疗效。临床上可用于治疗慢性疼痛,如感冒,发热,头痛,偏头痛,牙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和痛经等,如果是小剂量的使用,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以预防和治疗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果只是单纯的用于解热镇痛,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如果是大剂量使用,则会引起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甚至可能引起胃出血,还可能出现皮疹,荨麻疹等过敏反应,如果是长期的应用,还可出现中毒性,肝损伤慢性,间质性肾炎,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即扑热息痛是代表,这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无胃肠道刺激或出血,也不影响血小板功能,无肾毒性,不会引起粒细胞缺乏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其退热效果与剂量成正比,但如果剂量过大时也会出现肝毒性。所以相对来讲,是比较安全的药物。注意了,如果在大剂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期间饮酒或者是喝了含有酒精类的饮料时,则可加重对肝脏的损伤。像目前复方感冒药物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种类就非常多,所以感冒患者如同时服用几种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抗感冒药,可能会导致患者过量服用,而出现对肝脏造成一定的损伤。

吡唑酮类:像安乃近就是代表,相信这个大家是听过最多的,因为在多年前这个药物临床上应用的非常广泛。它可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出汗增加、散热加速从而降低体温,此类药物解热镇痛效果快而强。但由于对胃肠刺激过大,易引起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一般不做解热镇痛药的首选药物,仅在急性高热、病情危重,又无其他有效解热药物用的时候用于紧急退热。

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剂:像高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是提供高效低毒的新型解热镇痛抗炎药物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已经合成了多种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剂,如美洛西康、塞来昔布、尼美舒利等,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及其他炎症性的疼痛。而且该类药物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且轻的特点,不少合并有胃肠道功能欠佳的患者多会优先选择这类药物,但是请注意,不是说它反应少就没反应,只是相比来讲要比其它类型的解热镇痛药来的更安全些,这点上大家不可抱有侥幸心理。

●这类药物仅适用于热度很高或持续发热时间较长的患者,对于感冒发热,若非高热,一般不主张用退热药,因为临床过程中退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故不能加大解热镇痛药的剂量来达到退热的目的,否则会造成机体退热过快,体温过低,出汗脱水而导致虚脱无力,虽说解热镇痛药临床应用广泛,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必须严格掌握其适应症,特别是选用复方制剂时,应详细了解复方制剂的组成成分,以免重复用药导致过量服用,而对机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其次就是要注意复方制剂不要重复用药,目前市场上有些解热镇痛药的复方制剂很多,但制剂中的主要成分其实是大致相同的,因此在自行服用本品前,应详细的了解药物中有没有相同的成分组成,最好是单用一种药物,尽量少用复方制剂。注意了,服用此类药物时应绝对禁酒,因为乙醇它有增加肝肾毒性的危险,如果是老人用此类药物时,应酌情地减量。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不要随意地加大剂量和延长治疗时间,如果连续服用本类药物,5天后病情依然不见好转,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014342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