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亲朋好友聚会之时难免要喝上两杯,气氛一上来又难免多喝几口,没一会儿也就真的醉了。有些朋友为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就在喝酒之前备上了解酒药,自认为是上了一道保险。
解酒药管用吗?
真相是:不管用。
为什么不管用?先来了解一下喝酒后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酒被喝下去后,首先进入胃部与胃酸混合,在胃蠕动的作用下经幽门进入肠道,被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进入循环后的酒精有10%以汗液、呼吸等形式排出体外,其余90%进入身体的化工厂——肝脏进行处理。
肝脏代谢乙醇需要两步以及对应的转化酶——第一步是由乙醇脱氢酶将乙醇转变成乙醛,乙醛是导致恶心、呕吐等醉酒表现的主要原因。第二步是由乙醛脱氢酶把乙醛转化成乙酸,乙酸是身体正常代谢就会产生的物质,最后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因此,大家可以看到,要想不醉,就是需要乙醛脱氢酶在肝脏中大量产生,把乙醛氧化,而这个过程是一个缓慢的生物化学反应,在人体中是不能迅速完成的。
从上面叙述的内容来看,市场上的“解酒药”本身都不包含这种“乙醛脱氢酶”,即使“有酶也不行”所以当酒精进入到血液循环后,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把酒精含量降下去的。
可能有的读者会问,吃了“解酒药”,在肝脏中会不会产生“乙醛脱氢酶”呢?
还有些朋友会说,我服用一些解酒药后再饮酒,确实感觉不容易醉,第二天也不头疼。这是为什么呢?
这种情形或许更让人担忧,服用了解酒药后感觉精神振奋、不容易醉,很有可能是厂家在药中添加了利尿剂、激素等。这些成分能使服用者短时间内感到清醒、亢奋、食欲大开,但长期服用将伤到身体。
除了解酒药,还有哪些解酒误区?
1、汽水解酒。
用汽水解酒的做法是不对的。酒和汽水在胃中混合以后会让酒精更快地被吸收。汽水含大量的二氧化碳会刺激胃黏膜,减少胃酸分泌,甚至会导致急性胃肠炎、胃痉挛。此外,血压不正常的人在酒后喝汽水,可导致血压迅速上升。
2、浓茶解酒。
这种做法并不是在解酒,而是在伤身。酒本身对心血管就有一定的刺激,而浓茶里含有茶碱、咖啡因,对心血管系统无疑是火上浇油。此外茶碱还有利尿作用,排尿多,会使血液中的甲醛带入到肾脏,对肾脏造成损伤。
3、扣喉呕吐。
抠喉呕吐确实能解一部分酒,但是呕吐的时候带出的胃酸会损伤食道黏膜。虽然食道黏膜可以自行恢复,但反复的损伤恢复就会导致增生,甚至癌变。而且喝酒后胃黏膜处于充血状态,呕吐会更加刺激他,增加胃炎风险。
如何正确解酒?
蜂蜜解酒法。
酒后头痛喝点蜂蜜水能有效减轻酒后头痛症状。有研究指出,蜂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果糖,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症状,尤其是红酒引起的头痛。
酸奶解酒法。
酒能使蛋白质凝固变性。酒后喝牛奶或酸奶起到中和酒精的作用,从而保护胃部,减少酒精对胃黏膜的刺激,同时也可减慢身体对酒精的吸收速度。如果在饮酒之前喝,能有效预防醉酒。
果蔬解酒法。
橙汁:取新鲜的橙子榨汁后服用。促进排泄,加速酒精代谢,帮助缓解醉酒症状。
白萝卜:去皮后嚼食或者榨汁服用,防止烧心和加快乙醛的排出。
西红柿汁:西红柿鲜榨,能促进酒精分解。
芹菜汁:酒后胃肠不适时,喝些芹菜汁能明显缓解,这是因为芹菜中含有丰富的分解酒精所需的B族维生素。此外,喝芹菜汁还能有效消除酒后颜面发红症状。
穴位解酒法。
如感到头痛、胃难受等,可以试试穴位按摩。
缓解头痛:可按压头顶和脑后的百会穴和天柱穴。
缓解胃部不适:可按压手腕内侧的内关穴、第二脚趾根部的厉兑穴以及胸前的期门穴。
酒后疲乏:较好的按摩穴位是腿部的足三里和三阴交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