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上学科辅导班到底有用吗?对短期提高成绩或有用,对素质提升或有害。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
应该很多人不同意我的观点,因为有很多实例证明了在学科辅导班学习后,成绩突飞猛进的。
现在家庭经济条件普遍都有大幅度提高,基本上都有能力让孩子上辅导班,如果别人家的孩子都上辅导班了,咱家孩子不去,岂不是输在了起跑线上,这绝不是中国家长的作风。辅导班也分好坏,也分名校和一般培训机构。有的家长省吃俭用也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有的甚至在高三一年花几十万为孩子找一对一专门辅导。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尽管花了高价钱,也没有得到理想的分数者,也不在少数。
正因为是这样的动机,所以有部分家长会这样考虑,我反正花钱让你上最好的培训机构了,至于你能不能学好,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了。也就是说花钱买个心安,以后不受埋怨。而个别小朋友到了辅导班不好好学习,还捣乱,老师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学习,他还振振有词地说我不想来,是我妈逼我来的。
学生是学习好的主要因素,老师、学校和培训机构等等都是次要因素。学生是内因,老师、学校、和培训机构等等都是外部因素。学过哲学的都知道,事物的发展主要却决于内因、主要因素,外部因素和次要因素最多起到反作用。这怎样理解呢?比如邯郸市第一、四中学,以前都存在掐尖现象,在全市中考中成绩有高到底依次排名,基本上名校囊括了各县区的尖子生。谁都知道学习好学生好培养,智商高、基础好,且有强烈的上进心。而邯郸有名的大培训机构招生也是有选择性的,进培训班先考试,分数达到要求才能进,否则掏高价也不收。人家也怕砸了招牌。
一个学生,如果非常想学习好,又肯吃苦,脑子又灵活,那他的成绩肯定差不了。一个学习差得学生,绝不是智商不高,可能由很多因素造成,比如贪玩、基础差、不肯努力、自制力差等等,一旦不良习惯养成了很难改掉,也很难树立信心。因此,对于学校来说将一个差生培养成学霸是非常难,也存在砸招牌的风险。也就是说外因的反作用力是有限的。
有没有学渣逆袭成为学霸的,有,但是这需要学渣发生脱胎换骨的改变,因此必须让他遇到人生转折的事件,比如家庭发生变故,父母离婚,突然感觉到生活之苦,比如遇到亲人离开,临终遗愿希望他好好学习。比如遇到特别敬佩的老师,提升了自信心。比如遇到特别喜欢的女孩子,要求他必须考上某名校,激发了潜能。等等,以上的例子都是说明了学生本人是主要因素,起决定作用。如果学生本人不想、不喜欢学习,那么谁都没有办法。目前还没有技术能把知识塞进人脑。
首先我们要明白辅导机构是盈利性公司,因此,他们除了招优等生外,还要研究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将某一科的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总结、解题方法总结,然后用最通俗的语言讲解给学生。目的就是快速让学生掌握解题能力,使成绩突飞猛进。然后就成为他们宣传、招生、赚钱的资本。
举个例子,比如要求从邯郸到北京,怎么走?
可能在学校里,老师只告诉你向北走。
而辅导班呢,有的告诉你,骑自行车走,并为你规划好了骑行路线。
有的告诉你,坐火车,并为你购买好了车票。
有的直接驾车把你带到北京。
不错,很多人到达了北京,也就是说取得了理想成绩。但是,是不是感觉孩子没有成长,素质没有提高?
为什么自己不去找自行车、购火车票或者自驾。
为什么不自己规划路线?
换句话说,为什么不自己总结知识点、寻找学习方法,掌握解题技巧。
再换句话说,上辅导班就是,人家做好了饭,然后放嘴里嚼嚼,然后再喂给你。确实很容易消化,但失去了滋味,也是说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们都知道,韦神韦东奕,从小没有上过辅导班,但是拿到了数学奥林匹克金牌。而且很多难题得解题方法都是他自己开创的,比老师讲得方法更简单快捷。这与他独立思考是分不开的。
为什么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追求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就是这个道理。应试教育就是让学生沿着别人走过的老路继续走,缺乏开创精神。而培训机构就是应试教育大背景下衍生出来的。